- 天坛
- 在北京崇文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。
明永乐十八年(1420年)建,名大地坛。
嘉靖九年(1530年)因立四郊分祀之制,于十三年改称天坛。
清乾隆、光绪时曾重修改建。
为明、清两代帝王祭天祈谷之处。
有壝墙两重,形成内外坛,坛墙南方北圆,象征天圆地方。
天坛是噮丘、祈北京市(29)谷两坛的总称。
主要建筑在内坛,圆匠坛在南、祈谷坛在北,二坛同在一条哺北轴线上,中间有墙相隔。
外坛墙东、南、北三面原制无门,西墙上有两座门:北为祈谷坛门,南为乾隆十六年(1752年)增建的噮丘坛门。
内坛墙共有六座门:析谷坛有东、西、南三座天门(又称砖门)。
回丘坛有泰元、昭亨、广利三门。
两坛之间的隔墙上有两门:成贞门和其西边的琉璃门。
噮丘坛内主要建筑有噮丘坛、皇穹字等,祈谷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、皇乾殿、祈年门等,内坛西墙内有斋宫,外坛西墙内有神乐署(原有牺牲所、钟楼等,已无存)。
天坛占地约270万平方米,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把性建筑群。
清咸丰十年(1860年)英法联军和光绪二十六年(1900年)八国联军人侵,破坏严重。
1918年正式开放。
现为天坛公园。
China Attractions dictionary (中国名胜词典). 2013.